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发布时间:2025-09-26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
《批复》明确,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北京城市副中心试点范围包括北京市通州区全域。在进一步推进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方面,支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整治腾退的建设用地,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鼓励工业、仓储、研发、办公、商业等用地混合布置、空间设施共享,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功能混合;结合城市更新,推动以市场化方式盘活低效建设用地和闲置耕地,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以建设用地整理等多种方式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在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方面,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支持能源、电力、通信、高铁、航空、建筑等领域在京央企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引领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制造、现场总线控制等领域企业参与应用场景建设。
苏南重点城市试点范围包括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全域。在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方面,支持二三产业混合用地;通过产业更新、综合整治等多种模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加强闲置土地监管处置;合理设置竞拍准入条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深入推进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统一规划、联动开发。在加快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方面,支持无锡市构建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数字产业体系,建设车联网先导区。依托南京市、苏州市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的智慧城市大脑,建成协同服务的城市大脑集群。支持南京市、苏州市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杭甬温试点范围包括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全域。在优化土地配置方式方面,鼓励对存量工业用地采取增加建筑密度、建设多层厂房、减少绿地布置等措施拓展用地空间;开展工业领域低效用地全域治理;优化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土地供地模式,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确权登记。在推动资本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探索直接融资创新工具;深化信用贷款、无抵押贷款、首贷户拓展等创新举措。在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方面,聚焦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型能源等新业态新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合肥都市圈试点范围包括安徽省合肥市全域,芜湖市无为市,淮南市寿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安庆市桐城市,滁州市定远县,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在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方面,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类、新产业新业态类等工程项目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在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方面,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旅游、信用建设、城市管理、基层社会治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在加强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式风电、分布式燃机冷热电三联供等分布式清洁能源发展。
福厦泉试点范围包括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全域。在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方面,探索依法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建设项目申请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支持厦门市、泉州市探索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通过产业升级、土地收储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构建陆域、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支持海岸线整治修复。在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方面,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严格限制矿业权协议出让,完善与竞争性出让相关的矿业权审批方式;支持深入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
郑州市试点范围包括河南省郑州市全域。在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方面,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模式出让,鼓励将城市转型中退出的工业用地优先用于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土地盘活利用,鼓励经营主体通过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在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支持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行业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方面,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现代种业等新业态新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长株潭试点范围包括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全域。在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方面,推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推广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灵活供地模式及“标准地+承诺制”用地模式;鼓励对存量工业用地采取增加建筑密度、建设多层厂房、减少绿地布置等措施拓展用地空间;支持跨省和跨市飞地经济合作;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土地资产处置,鼓励国有企业以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在加快探索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支持长沙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探索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支撑规模化生产级的跨链数据交换;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工程机械、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推动长株潭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在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方面,对投资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特定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生态品牌建设等项目的社会资本,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一定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或特许经营权发展适宜产业。在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方面,聚焦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型能源等新业态新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试点范围包括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全域。在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方面,探索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大片绿地等连片开敞空间依法办理用地手续但不纳入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理;探索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利用,深化“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和村级工业园整治;支持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对广东省政府批准实行授权经营或国家控股公司试点的企业,经依法批准采用授权经营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配置土地。
重庆市试点范围包括重庆市全域。在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方面,支持在重庆都市圈以及万达开地区、川南渝西地区等区域,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安排各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探索依法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开发区范围内工业、仓储物流、研发等规划产业用地合理转换用地性质;推动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TOD)模式,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土地盘活利用,鼓励经营主体通过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在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方面,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高标准建设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在智能(网联)汽车、交通运输等领域探索开展数据资源、资产等登记。在推动资本要素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推进“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系统应用。
成都市试点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全域。在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方面,鼓励采取回购、节余土地分割转让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探索通过协议处置、司法处置、自主盘活、提档升级等方式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国土空间立体开发。在促进数据有序高效流动方面,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及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优化集群多元算力结构,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做好衔接。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在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建设方面,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建设配电网,加快建设国家一流智慧配电网;推动清洁能源高效运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发展绿色氢能。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